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检索结果

试析理念创新对博物馆教育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为例(丁福利 )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8-11-03

丁福利  《中国博物馆》2017年4期

 

提要:历史教室是河南博物院的青少年教育知名品牌。回顾与解析其日益壮大的历程可以发现,“理念创新”是引领该品牌从无到有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奥秘:“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催生了该品牌;“融合式发展”的理念助其打破发展瓶颈,走出“馆舍天地”,开创“连锁化”发展模式;“互联网+”的理念又为其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使其在未来得以自由翱翔。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历史教室;理念创新;教育品牌;河南博物院

 

历史教室是河南博物院系列教育品牌之一,在业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力。该品牌2014年先后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项目、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历史教室创建并启用于2009年11月,最初是一间200余平方米的青少年观众体验互动专属实体空间;5年后随着观众的增长走上“连锁化”外向发展之路,通过对历史教室的体验互动教育范式的复制和推广,现已拥有院内1个、院外4个历史教室。值得关注的得是,如今,历史教室数字课堂项目建设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插上了目前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历史教室数字课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具备了打破地域限制,以最小的成本机动灵活的“移动”到各地开展历史教室体验式教育的能力。

回顾历史教室八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理念创新”是引领这个博物馆教育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奥秘。

一、“体验式教育”理念让历史教室“华彩”问世

(一)追踪理念前沿,引领风气之先

以“教育体验区”为依托的博物馆 “体验式教育”的历史,最早应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史密森学院。当时该机构在美国的博物馆中带头“相继为儿童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室或学习间,小观众们在那儿可以自由玩耍、扮演角色、体验自然、尝试挖宝、模拟驾车等等。”【1】在中国大陆地区,最早开“教育体验区”风气之先者,应是上海博物馆。该馆1996年新馆一经落成开放,就树立了“争创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建设目标,不仅推出了当时堪称世界一流的陈列体系,同时还凭其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博物馆“体验式教育”理念,在国内率先开辟独立空间设立了“观众活动中心”,丰富多彩的观众参与、互动、体验活动随之拉开帷幕。最早跟进的是首都博物馆。2006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开放,开设“七彩坊”作为“教育体验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十年来,以各种名称出现的博物馆“教育体验区”犹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日趋迅猛。2012年,改扩建后重新亮相的新国博辟出1500多平方米的独立空间设立了“教育体验区”,近年又增辟近2000平方米大幅拓展了“教育体验区”的空间,成为当今博物馆“教育体验区”的“巨无霸”。2015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在寸土寸金的紫禁城里也相继开辟多个体验区建立了“故宫教育中心”供观众体验故宫文化。如今,不仅大型博物馆开辟“教育体验区”已成常态,而且中、小型博物馆开设“教育体验区”也出现了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的势头。以河南省为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许昌市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安阳市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信阳市博物馆……到处可以看到“教育体验区”的盎然生机。“教育体验区”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教育领域一道崭新的“风景线”。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协会2014年“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入选名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90%以上的案例,均依托“教育体验区”展开。“教育体验区俨然成为培育博物馆教育品牌的新摇篮。”【2】而“体验式教育”的理念也逐步成为了近些年博物馆人打造教育品牌普遍奉行的“圭臬”。

在“体验式教育”20多年“中国化”的历程中,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教室应该处于引风气之先的地位。如前所述,历史教室创建并启用于2009年11月,之前国内博物馆“教育体验区”的记录里,只有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辟的“观众活动中心”和2006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开辟的“七彩坊”。

历史教室创建的国内博物馆时代背景,是2004年国家文物局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将河南博物院确定为全国博物馆“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试点单位。河南博物院为履行试点单位使命,经5年筹谋于2009年春启动并于同年11月完成了陈列体系的提升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亮点,便是借鉴当时国内外博物馆“体验式教育”的先进理念,延伸了陈列展览的服务功能,在展线上观众集散的枢纽位置开辟了两个专属体验互动空间,建立了历史教室和华夏古乐展演厅。整个提升工程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同志充分肯定,称赞“河南博物院变化很大……在延伸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三贴近’工作实践富有成效,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是全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攀上新台阶的缩影。” 【3】

(二)培育经典项目,引来广泛关注

历史教室创建后,以“体验式教育”理念为专业统领,根据河南博物院的性质与使命,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以“特色化、分众化”为原则,在五年的时间里,逐步开设、培育了一整套当地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经典教育项目,分为“文物保护观摩类”、“博物馆教程类”、“传统文化类”、“传统节日类”共4大类、40个项目,每年推出4——6个主题系列活动,每周开设1场“博物馆学程”、2场“文物保护观摩”,每天穿插设置“互动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适时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其中的每个教育项目从主题立意到策划实施,既突出互动性、直观性、启发性,又注重规范性、系统性、持续性,有效地确保了教育项目的可复制与可推广,真正实现了“既呼应在校教育,又区别于在校教育”。与此同时,配置5名专职博物馆教师和6名志愿者辅助日常管理及观众调查工作,采取“预约参与”的办法,确保活动质量。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园、中小学和社会公益团体为“核心受众”,社会各方青少年踊跃参与的喜人局面。截止2014年底,历史教室累计开展各类、各项目教育活动2801场次,服务受众体验111076人次,各种媒体报道200余次(不含转载及重播)。受到当地社会、媒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所在学校的广泛关注。

表1:《2014年6—11月历史教室观众统计》

IMG_256

表2:《2014年6—11月历史教室观众年龄结构》

IMG_257

表3:《2014年6—11月活动开展及参与公众年龄构成》

IMG_258

表4:《2009——2014年历史教室开展活动场次及参与人数统计》

IMG_259

二、“融合式发展”理念让历史教室走向大千世界

(一)“融合式发展”理念及其在河南博物院的早期导入与成效

“融合式发展”理念的大力倡导和推行,最早始于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指的是把两种以上不同事物合为一体,使其经过整合后比单一事物发挥更高的价值和更强大的效能。实际上,“融合式发展”的理念在十多年来不仅为国防建设,也为社会许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而在博物馆领域目前却还是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儿。不过,河南博物院近些年来一直在有意识地导入“融合式发展”的理念,尝试创新发展。他们先是在华夏古乐开发和展演、陈列展览的运作方面大力试行跨界融合、开放合作、互动多赢,其“融合式发展”的成果给河南博物院公共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取得了令政府、公众及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就。【4】

首先,“融合式发展”引领“华夏古乐”走向了世界。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在国内外舞台上不断亮相,不仅成为河南博物院最具特色的教育、服务品牌,还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华夏古乐团成立于2000年3月,围绕音乐文物,对华夏古乐原生态进行研发、复原、展演。不仅为本院观众展演,还频频走向社区、校园,走向全国各地,以及国际舞台。2010年,华夏古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展演,同年夏,在上海世博会亮相;2013年,赴美国三个州、五座城市的近十所大学巡演;根据中韩两国元首会见时签署的协议,2014年、2015年,两度赴韩国国立国乐院演出。

    业界专家认为,华夏古乐团每一次的突破和跨越,无不是全国多界别、多学科的相关机构、专家、同仁相互融合发展,共享共赢的结果,是“融合式发展”的典型案例。如在“研发”环节融合了历代服饰研究领域、国内音乐考古界以及各大音乐学院和音乐研究机构的力量,确保了乐团的高层次、专业性、学术性定位;又如在“复原”环节,其乐舞曲目创编和对古代服饰的复原,是由国内多方著名音乐考古、史学、乐学、服饰专家共同合作的学术成果;再如“展演”环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原本是河南博物院的弱项,但“融合式发展”却为河南博物院提供了弥补短板的宝贵资源。

其次,“融合式发展”催生了原创陈展新气象。2013年9月27日,经过精心策划,河南博物院隆重推出“鼎盛中华——中国定文化展”。该展览整合了多家社会资源,由河南博物院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共同发起,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北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全国18家文博单位共同主办,3家企业协办。时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了该展的亮点:“这次展览整合了国内近20家文博单位139件重要文物,馆校之间学术互助、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在丰富的文物资料和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以实物展览为主体、以图片(巡回全国)展览为辅助、虚拟展览为延伸等手段,多层次、多角度解释了鼎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呈现给观众一场充满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和学术渗透力的文化盛宴。” 【5】

可以说,“融合式发展”给河南博物院公共服务领域带来了新变化,增强了博物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融合式发展”助力历史教室成功冲破发展瓶颈

虽然历史教室五年发展不寻常,但受制于河南博物院先天场馆资源的不足,只有院内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小小空间。虽然很受欢迎,却远不能满足公众的体验需求。爆棚的参与者使得有限的空间总是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据统计,平均每年500多场次也顶多只能安排2万余人次的教育体验。

面对场地局限给历史教室带来的发展瓶颈,河南博物院再一次解放思想,从突围方向、突围方法两个方面寻求出路。

关于突围方向,单霁翔先生广受关注的著作《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给河南博物院以启发。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论证指出:今天的“博物馆必须从相对狭小的‘馆舍天地’中走出来,迈向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博物馆的工作范围和价值影响,也已经不仅仅在馆舍之内,而走出博物馆的围墙,涉及更广泛的内容。”【6】

关于突围的方法,河南博物院决定用屡试不爽的“融合式发展”新理念、新思维来破解发展瓶颈。为此,他们积极寻求与基础教育部门和公共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发展,并大胆借鉴、融合“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对历史教室教育项目进行“公益性”的复制、“连锁式”的推广,让历史教室冲出围墙、走出博物院,像“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一样走进大千世界,不断落户到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场所,不断拓展历史教室“体验式教育”的服务空间和覆盖面。2014年6月1日,在历史教室创立5周年之际,首批两个院外历史教室终于同时在郑州四中和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建成开放。当年,院内、外的3个历史教室共计开展教育服务活动800多场次,使历史教室5年累计开展活动达到2800多场次,直接参与观众达12万人次以上。

目前,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已开创了“面向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基础教育三个领域,院内1个与院外N个”连锁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表5:历史教室连锁化发展示意图

IMG_260

表6:历史教室融合式发展示意图

IMG_261

图1:2014年6月1日历史教室“河南省少儿图书馆分部”开放

IMG_262

图2:2015年6月1日历史教室牵手河南省实验中学

IMG_263

图3:2017年9月5日历史教室落户开封博物馆签约仪式

IMG_264

三、“互联网+”理念让历史教室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互联网+”理念对博物馆教育的巨大影响初露端倪

众所周知,“互联网+”正在为各行各业的未来创造无可比拟的发展机遇。基于新技术、信息化的“互联网+”与博物馆教育的融合既是博物馆自身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公共文化发展大势所趋的需要。随着“教育”跃升为博物馆第一职能,“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在未来将被置于博物馆的优先发展方向。从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为代表的一批中原五省大、中型博物馆大量案例与数据看,“‘互联网+’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信息推送的基础平台、特色项目的展示平台、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与社会媒体互动发展的融合平台、内外交流的联络平台。”【7】 博物馆教育一旦与“互联网+”有机对接,就会释放出新的、巨大的能量,并拥有更深厚的潜力。如山东博物馆的“双微教育”让微课与微信、线下与线上融合联动,良性发展,使博物馆教育的内容传得更远,播得更广,受众更多。又山西博物院的“两分钟看展览”线上教育活动,仅仅推送20期,观众即达53.2万人次。再如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微博推送的文博知识,年浏览量更多达700多万次,是河南博物院入馆参观人数的数倍。

(二)“互联网+”让历史教室轻松实现无边界“飞翔”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互联网+”特质的博物馆教育知名品牌,河南博物院于2016年8月正式启动了“历史教室数字课堂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基础环境(软、硬件基础环境,也是主要的数据来源)、云数据中心(应用服务、数据信息服务、应用接口,抽取各种数字化信息应用所需要的核心应用服务和数据信息服务,支撑各类数字化应用的核心数据需求,加速“数字课堂”内各类资源和应用的实现、标准化和互联互通)、数字化应用(数字教室内互动学习、学生学习能力测评与反馈等互动服务应用)为三大模块,以历史教室现有课程设置及教育部规定的“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内容,以近场感应和智慧终端为技术基础,制定出近期基础平台、中期进阶平台和远期云端平台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之上,将建设成一个拥有一定覆盖面的在线历史文化教育平台,使全国范围内博物馆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地理与时空的限制,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与流通。可以预想,这样的一个“历史教室数字课堂”项目一旦启用,河南博物院的连锁化历史教室品牌,将可以跳出固有的实体体验式教育空间,随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最灵便的方式,“移动”到全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人群的地方,开展博物馆教育的体验互动活动;“让历史教室飞起来”将不再是一种奢望。

综上所述,正是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才使得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教室教育品牌从无到有,并持续跨越发展:“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催生了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教育品牌;“融合式发展”的理念引领历史教室打破发展瓶颈,走出“馆舍天地”,步入了“连锁化”发展的广阔道路;“互联网+”的理念又为历史教室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使其如虎添翼,得以在新的时代和更远的未来,无边界的自由翱翔。由此可见,理念的不断创新对博物馆教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容小觑。

(摄影:牛爱红   制图:刘 璐)

注释:

【1】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丁萌:《教育体验区——培育博物馆教育品牌的新摇篮》,《中国文物报》2015年2月16日第7版

【3】李长春:《在河南博物院考察时的讲话》,《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16日第一版

【4】【5】丁福利:《拓展博物馆服务社会新天地——河南博物院探索“融合式发展”创新之路》,《中国文物报》2015年5月15日第一版

【6】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7】丁福利 刘璐:《“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探索与展望》,《中国文物报》2016年11月22日第7版

 

 

上一篇:传统村落保护PPP项目价格影响因素研究(陈飞)
下一篇:众筹理念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王艺颖)